为加强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人口超1亿(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示结果)的山东省于2021年9月30日审议通过了《山东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并于2022年3月1日正式实施。
此外,全国人口排名第三的河南省,以及江西省、安徽省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也陆续出台,先后于2022年3月1日、5月1日起实施,齐力带领全民进入垃圾分类“硬约束”时代。
如何解读生活垃圾分类《办法》?
特别是像山东、河南这样的人口大省,如果大量的生活垃圾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处理,城市将被不断堆积的垃圾“淹没”。
相关数据显示,垃圾分类去掉能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质,可减少垃圾数量达60%以上。做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是当前解决生活垃圾问题最有效的方法,也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基本要求。
继上海、北京、天津等直辖市,杭州、武汉、合肥等重点城市,到2022年山东、河南、江西、安徽各省,越来越多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的出台及实施,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填补了各区域在垃圾分类管理方面的立法空白,将更有利于推动各城市垃圾分类实施成效。
接下来,小编以2022年各省实施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为大家做关键提炼:
关键词:源头减量
一次性用品使用套上“紧箍咒”
如《山东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规定,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应当节约使用和重复利用办公用品,推广无纸化办公,减少使用一次性办公用品;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内部办公场所应当限制使用一次性杯具。
《河南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从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引导绿色消费出发,明确要求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在餐饮服务场所设置节俭消费标识,提示消费者适量点餐。
餐饮服务提供者和餐饮配送服务提供者不得主动向消费者提供一次性筷子、调羹等餐具。旅馆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不得主动向消费者提供客房一次性日用品。
《安徽省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中依法禁止、限制生产、销售和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制品。鼓励和引导减少使用、积极回收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制品,推广应用环保布袋、纸袋等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的替代产品。
关键词:分类标准和分类投放
明确垃圾四分法 因地制宜设桶
垃圾到底分几类投放?为方便公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避免产生概念混淆,各地条例进一步明确垃圾分类标准,将生活垃圾分为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大基本品类,并在条例中给出定义。
农村生活垃圾中的有害垃圾应当由村民交村保洁员或者自行投放至村内指定的有害垃圾收集点。
同时,各省均明确各城市生活垃圾主管部门应当按照生活垃圾分类标准,统一规范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等垃圾收集容器的图文标识、颜色等,清晰醒目、易于辨识。
关键词:强制分类
个人不分类投放最高可罚500元
在处罚方式上,有些管理办法还设定了处罚梯度,对违法受到处罚后再次违反规定的,处以更严处罚。
比如今年3月1日起实施的《江西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中规定:
单位和个人未按照要求将生活垃圾投入对应容器的,由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生活垃圾管理部门责令改正;
情节严重的,对单位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一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未履行责任的,由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生活垃圾管理部门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关键词:混装混运
违反规定将加大处罚力度
居民遵守规定做好垃圾分类,但来收运的车辆却“混装混运”,将严重打击源头分类的积极性。
关于收集与运输,《山东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条例》明确,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单位发现生活垃圾不符合分类要求的,应当要求相关单位改正;拒不改正的,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单位应当及时向生活垃圾主管部门报告。
违反相关规定,对将已经分类的生活垃圾混装混运的行为,规定情节严重的,对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单位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关键词:社会共治
生活垃圾管理纳入基层社会治理
各地条例明确,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纳入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建立相应工作机制,组织居(村)民委员会积极开展城市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投放的组织、动员、宣传、指导工作。
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构建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合理布局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制定低价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鼓励企业参与低价值可回收物的回收利用。
鼓励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在公共机构、社区、村庄、企业等场所设置专门的可回收物分类收集设施,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信息化平台,创新回收模式,推进线上线下分类回收融合发展。
同时,环境卫生、再生资源、酒店、餐饮、物业等相关行业协会(商会)应当制定行业自律规范,开展本行业城市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投放宣传、培训、技术指导,引导、督促会员单位参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强制垃圾分类,机遇还是挑战?
对于垃圾分类、垃圾收运和末端处理企业来说,政策进一步推进,无疑是一个市场利好,而如何适应市场形势,以自己的优势和创新,加强核心竞争力,也是一个考验。
前几年,随着互联网热潮,一大批打着“互联网+”和智能化概念的垃圾回收企业杀入市场。对此,有专业人士分析,打着“互联网+”和智能化的概念,大多做的是生活可回收物品的生意,抢占的是之前“拾荒者”的市场,只不过换了种包装形式。
从近年各地法规的公示内容来看,垃圾分类已然成为一种系统性的复合工程,涉及从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置,到互联网监测、数据分析、数据决策等各个环节,对项目的运营管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新形势、新要求下,谁打通了生活垃圾分类全产业链条,有效串联分类、投放、收集、清运、资源化再生等各个环节,形成完备的全流程产业闭环,谁就抢占了先机,掌握住垃圾分类的“财富密码。
作为国内智慧环卫领域领先的互联网科技企业,亚搏全站手机网页登陆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率先创立了城市智能分类数据大脑理念与实践、垃圾分类大数据体系、垃圾分类全链条管理系统,向行业推出智慧环卫及垃圾分类一体化解决方案。
针对传统企业,短时间在垃圾分类服务上无法攻克的“技术壁垒”,恰好就是像亚搏全站手机网页登陆这种环卫互联网企业切入信息技术的契机。
从构建科学投收运处理体系、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精准宣教、垃圾分类商业生态贯通,每一个环节中都在考验亚搏全站手机网页登陆的科技实力。
在这场政府“搭台、控场”、企业“登台唱戏”、全民参与的时代剧目中,用科技构建“政府带头+企业投入+全民参与”的垃圾分类新模式,将挖掘出垃圾分类巨大的发展空间。
加之国家政策对信息化技术发展预期的持续向好,以科技与创新为核心驱动力,自带“环卫”和“科技”双基因的企业将走得更快、更稳,垃圾分类市场化中的影响力与竞争力也有望持续增强,形成一片行业蓝海!
电话:132 6453 0812
邮箱:db@citygarden.com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4248号-1